您当前所在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科普

上交会观察:全球创新要素的流动之旅

发布时间:2025-06-14 18:41|栏目: 科技科普 |浏览次数:
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
2025年06月14日09:42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第十一届上交会开幕,参展企业近千家。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6月11日,又一年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如约而至。

2013年,首届上交会在上海举办。经过十余年培育与沉淀,上交会累计吸引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超1万家企业参展,连续三届意向成交项目数均超500项,一大批先进项目在上交会实现首展首发,通过上交会迈入发展快车道。

不断随着科技发展和市场变化而演变、创新的上交会,通过搭建技术贸易“桥梁”,为中外双方提供高规格、多领域合作平台,加速了全球创新要素流动。

助力走好从实验室到市场的“最后一公里”

“这是我们的上交会首秀。”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副主任钱文馨的期待,是借助上交会平台,全面展示学校的创新创业生态,在上海乃至长三角地区进行技术转移与产学研合作,从而推动沪港产业领域的“双向奔赴”。

从研发成果到产品落地,这也是大多数参展企业的共同期待。

在技术转移专区,模速空间、人形机器人等上海12家高质量孵化器首次集体亮相。这里,创新型企业、孵化器和服务机构组成了创新矩阵,成为技术流动的“加速器”。

在孵化器中“诞生”的初创企业——上海青心意创,带来了全球首款直膝自然变速行走机器人。该企业市场总监白兆洋操控着机器人时而行走时而作揖,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观看。白兆洋说,目前已有多个国内的意向客户在洽谈中,同时也希望与海外客户建立联系与交互。

如何让创新成果顺利走向市场,创造实际价值?

技术经理人傅军认为,科研成果向产品的转化过程,是从0到1的跨越,技术流动的另一端,是市场需求的精准对接。

为了助力研发成果落地,上交会首次推出了展前预配对、展中AI配对和现场洽谈配对的“交易配对三步走”服务模式,展前便已通过预配对形成154组匹配成果。模式的创新,带来了更精准的服务和更高效的对接,专业观众占比提升至85%,创历史新高。

“淘展”活动现场。上交会供图

除此之外,今年还有近200名技术经理人参与“淘展”活动,与展商深度互动,发掘潜在交易机会,同时,有14家成果转化平台和服务机构现场提供转化全链条服务。

畅通创新生态的“金融血脉”

在记者的采访过程中,多位参展企业负责人提到“机遇”和“出海”这两个关键词。

企业所看重的“机遇”涵盖展示创新成果、推动产业升级、收集客户反馈、拓展业务渠道等多个方面;“出海”则意味着更大的机遇,更广阔的视野。

“目前,已经有国外的厂商在与我们沟通。”手握全球首创的声镊技术,欧毕诺生物科技销售总监丁志杰希望,借助上交会,吸引大型投行及资本关注。

为了给技术与资本牵线搭桥,本届上交会首设“转化门诊”,优秀技术经理人现场“坐诊”,从技术、市场、法律、咨询、金融等多维度,为参展企业和专业观众提供“一对一”服务,助力解决转化难题。

资本流动的国际化趋势,在本届展会上尤为明显。

今年,德国史太白技术转移中心带来了一批德国跨境投资和合作研发项目,并在现场开展双向投资、政策咨询和实务辅导,推出技术转移“欧洲模式”。

在境外主宾城主题日活动中,7家英国企业和25家中方企业参与对接交流,会后14个项目达成合作意向。这种跨境资本流动,不仅为技术转化提供了资金支持,更通过产业链的深度整合,推动了全球创新生态的协同发展。

技术转移专区。人民网记者 葛俊俊摄

让技术贸易“风向标”更“新质”

开幕当天,馆内人头攒动。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语言、不同肤色的参展商、专业观众密切对接。在一场场洽谈中,中国技术贸易的活力和韧性清晰可见。

“我们见证了上交会的成长,它已成为了全球的平台。”联合国工发组织副总干事法图·海达拉说。

回顾过往,上交会“镇馆之宝”变化显著。从2014年到2019年,特斯拉的电动汽车、意大利的机器人宝宝等海外技术和产品占据“镇馆之宝”之位;2021年之后,复旦大学的全无线侵入式64通道脑机接口芯片模组、全球第一款由中国企业研发并获准上市的四臂腔镜手术机器人等相继成为“镇馆之宝”。这意味着,中国的技术和产品,逐渐在上交会展露头角,并在全球市场表现出优势。

本届展会上,全球首展的“月壤成纤”技术及装备、阶梯医疗的侵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乐普心泰的生物可降解封堵器产品等一批“硬科技”成果展示,彰显出中国在全球创新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技术,让生活更精彩”,是上交会的核心理念;“开放包容、互惠共享”,是上交会对世界的承诺。

以技术为纽带,以创新为引擎,站在第十一个年头回望,上交会已然成为中国技术贸易的“风向标”,全球创新生态的“连接器”。

深耕科技,未来可期。

(责编:龚莎、轩召强)


Copyright © 1994-2024 江苏省公共关系协会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EyouCms
电话:(025)86667579/ 13305152879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中山南路321号现代大厦22楼2203 备案号:苏ICP备20004949号-2  苏公网安备32010402001962号